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為何在中國“看到了未來”(評論員觀察)

李洪興

2025年05月08日08:4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市場就在那裡,面對“小院高牆”,比拼的是實力、是意志。把壓力變成動力,中國的選擇是更加開放、更加團結、更加奮發

中國人身上的團結、勇敢、智慧等寶貴品質,使大家擰成一股繩、無懼艱與險、勇敢向前行

假如到上海參訪,迪士尼樂園與華為練秋湖研發中心,二選一,怎麼選?

不久前,美國《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托馬斯·弗裡德曼,就面臨這樣的“糾結”。他把這兩個地方都比喻成“明日世界”,隻不過他認為華為的研發中心是“真正的明日世界”。因此,弗裡德曼去了練秋湖。

這個研發中心為何具有如此吸引力?它位於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先行啟動區,總投資超過百億元,可容納數萬名研發人員。在弗裡德曼看來,優越的環境,“旨在吸引最優秀的中外科技人才”。在全球經濟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因素沖擊的背景下,研發中心的活力與創造性尤為引人關注。

重視研發、塑造環境,不只是華為一家企業如此。近年來,更多企業通過技術革新,逐步邁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新能源汽車企業如比亞迪,截至2024年末,累計研發投入超1800億元。2024年,我國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總量超過3.6萬億元,投入總量穩居世界第二位。在科技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各行各業加大科技投入、加力技術研發,展現了轉型升級與投資未來的信心。

正是從“世界工廠”向“全球創新中心”轉變的勢頭,讓人們更加重視中國在全球創新體系中的重要性。由此不難理解弗裡德曼的感慨,“練秋湖研發中心基本上可以說是華為對美國試圖將其扼殺的回應”。主動創新,開放納新,勇於創造,須把更多精力用於前沿技術突破、產業提質升級上,增強對各類優質資源的吸納能力。這不僅能強化我們自身的發展潛力和競爭力,而且能進一步提高對全球范圍內資本、人才等要素的吸引力。

當前,不只是中國人在談信心,外企也在找信心。華南美國商會會長哈利·賽亞丁說得真切,企業加強在華業務布局,“展示了在全球最大、最具活力的市場之一實現長期增長的決心”。從談判到簽約,僅半年﹔從開工到建成,僅一年半……嘉士伯佛山三水生產基地的項目建設速度,使企業擴大商業版圖時佔得先機。穩定的市場預期,良好的營商環境,雄厚的產業基礎,讓包括中企、外企在內的經營主體敢於增資擴產,信心不斷回升。

市場就在那裡,面對“小院高牆”,比拼的是實力、是意志。把壓力變成動力,中國的選擇是更加開放、更加團結、更加奮發。浙江義烏就是一個很好的觀察窗口。有人與義烏企業家交流時發現,大家沒有太多抱怨,討論的都是方法。有些制造商受沖擊較大,怎麼辦?一名出口商表示,有的義烏商家正在向這些公司開放自己的客戶網絡,其中許多是在發展中國家。商業合作,生產協作,共同面對沖擊,成為共識也變成行動。近來,一些行業協會、重點商超、電商平台“集體出手”,推進內外貿一體化,更是例証。產業韌性足,內需市場廣,我們有廣闊的回旋余地。

有兩句話耐人尋味。一名在中國工作了幾十年的美國商人說:“以前,人們是去美國看未來是什麼樣的,現在他們來這裡看。”“這裡”就是中國,生動說明選擇中國就是選擇未來。一名在義烏打拼20多年的店主說,中國人能打贏任何持久戰,中國人勤勞、肯干,而且有韌勁。中國人身上的團結、勇敢、智慧等寶貴品質,使大家擰成一股繩、無懼艱與險、勇敢向前行。

迪士尼樂園和練秋湖研發中心,有連接各處的“小火車”。今天的地球村裡,你成就我、我成就你的各經濟體,早已通過各式“小火車”連接在一起。中國是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連接器”,也是全球商業信心的“穩定器”。在風浪中抓住機遇,經風雨后茁壯成長,“下一個‘中國’,還是中國”。

《 人民日報 》( 2025年05月08日 09 版)

(責編:任佳暉、王瀟瀟)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