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項目開工豈能搞“數字政績”(縱橫)

張雙雙

2025年05月08日08:4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不久前,中央層面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專項工作機制辦公室會同中央紀委辦公廳,對3起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典型問題進行通報。一些地方在項目集中開工、集中簽約中盲目攀比,數據不實。有的高新區2025年春季集中開工的35個項目中有6個為重復項目,個別縣區單個項目反復開工3次。

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初衷是為了形成合力,共同解決審批、辦証等流程問題,便於加快項目建設進度。然而,部分地方在實際操作中卻變味走樣:有的用潛在項目來充數,讓在建項目再次開工,將項目二次包裝,隻為數據好看﹔有的盲目夸大投資額,實際投入卻大打折扣﹔有的大搞開工儀式,會場布置得氣派,隻圖個表面熱鬧。項目是經濟發展的“生命線”,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最看重的是實物量和開工率,如此本末倒置,不僅勞民傷財,而且可能影響項目建設進度,耽誤發展時機。

把抓項目的時間和精力浪費在造數據、講排場、做表面文章上,本質是政績觀錯位,只要“面子”不要“裡子”。這其實是某種程度的“唯數據論”,以數字為亮點,把數字當政績。互相比較的壓力之下,這種單一的評價體系給發展套上了無形枷鎖,導致有些地方不關注質量,盲目上馬粗制濫造的項目﹔不考慮對地方經濟的實際帶動效果,產業協同發展淪為空談,群眾也無法從項目中受益。長此以往,會陷入“重數字、輕實效”的不良循環。

抓而不緊,等於不抓﹔抓而不實,等於白抓。大抓項目、抓大項目的口號喊得再響亮,實際卻隻抓數據、抓形式,自然見不到實效。

重復項目等於空項目,反復開工等於白開工。發展經濟、推進項目,必須實事求是、真抓實干。要跳出“唯數據論”的窠臼,謀深謀實一批具有牽引性、標志性的高質量項目,形成“儲備一批、開工一批、建設一批、達產一批”的梯次推進格局,以更務實的作風和服務,簡化審批流程、強化要素保障,真正做到項目簽約即落地、落地即開工。

開工只是開始,集中精力抓好項目建設,推動在建項目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才是關鍵。應以釘釘子精神緊盯項目建設全周期,強化動態跟蹤和過程管理,及時協調解決施工難題,確保項目按計劃推進。

樹立實干導向,主動靠前服務,把更多心思和精力放在抓項目落實上,不斷改善營商環境,才能讓投資者放心、創業者舒心,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更有力支撐。

(摘編自《湖北日報》,原題為《反復開工等於白開工》)

《 人民日報 》( 2025年05月08日 09 版)

(責編:任佳暉、王瀟瀟)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