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打好攻堅戰、持久戰(大家談·持之以恆為基層減負④)

2025年08月27日08:4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前不久,中辦、國辦印發的《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若干規定》全文向社會公開發布。根除形式主義之弊,持之以恆為基層減負,必須以“永遠在路上”的執著、“抓鐵有痕”的韌勁,抓常、抓細、抓長。本期大家談,我們選刊3篇來稿,與廣大讀者一起探討,如何打好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的攻堅戰、持久戰。

  ——編  者  

  

  找准“痛點”,聚焦“靶點”

  厲欣林

  基層是政策落實的“最后一公裡”,也是服務群眾的“最先一公裡”,不能被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束縛手腳。一段時間以來,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取得扎實成效。但在實踐中,為基層減負仍存在“痛點”。

  有基層干部坦言,主要有“三怕”。一怕隱形變異。比如,正式文件少了,以工作提示、簡報等為名的非正式發文多了﹔會議室會議少了,微信語音會議、視頻會議卻多了。二怕重痕輕績。比如,任務剛部署,便要求填工作報表、經驗材料。三怕權責失衡。將超出權責范圍的任務下壓到基層,容易讓基層“超載”,形成“小馬拉大車”的問題。落實好鄉鎮(街道)履職事項清單,從改革考核機制、優化資源配置等多維度施策,從作風、制度、能力等多方面發力,才能幫助基層干部卸下不必要的負擔,更好輕裝上陣、放手干事。

  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是攻堅戰,也是持久戰。把基層“痛點”持續作為整治“靶點”,定能推動減負由“物理變化”轉向“化學反應”,把減負成效轉化為治理效能。

  

  從“會場”走向“現場”

  楊  越

  開會,是開展工作的重要手段,是推動決策落地的必要形式。然而,會議過多、過長,也牽扯了基層干部大量精力。中辦、國辦印發的《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若干規定》明確提出,“嚴格精簡會議”。

  “會海”問題久治難絕,一方面在於,有的干部存在路徑依賴,除了開會發文,缺少抓工作的有效手段和方法﹔另一方面在於,有的干部作風不夠實,把開會當落實,以會議長度體現落實力度。嚴格精簡會議,正是要破除路徑依賴,推動更多基層干部從“會場”走向“現場”,切切實實把工作落實好、為群眾解難題。

  精簡,既要在嚴控數量上做文章,也要在提升質量和效率上下功夫。開不開會議、開什麼樣的會議,最終目的都是為了解決實際問題。從嚴落實開短會、講短話要求,以務求實效的態度把會開好,為會議“瘦身”,促會議“提質”,必能讓會議更見成效,讓減負成果更好惠及群眾。

  讓群眾“閱卷”

  沈毅成

  台賬資料精簡了,文山會海“瘦身”了,無關的牌子摘掉了……整治形式主義有效減輕了基層負擔,激發了干部干事創業的熱情。也應看到,持續深化整治形式主義,不僅僅是為了減負,更是通過“輕車、暢路、聚力”,讓基層干部有更多時間和精力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

  檢驗整治形式主義的成效,應該多一些群眾視角,請群眾監督,讓群眾“閱卷”。如此,才能讓減負成效更加可感可及,更好惠及群眾。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什麼是形式主義,是不是真正為民辦實事,大家一眼就能看出來。發揮好群眾監督作用,拓寬群眾參與渠道,把對上負責與對下負責統一起來,就能推動基層干部更好卸包袱、抓落實、促發展、創實績,讓群眾笑容更多、心裡更暖。

  《 人民日報 》( 2025年08月27日 05 版)

(責編:彭曉玲、彭靜)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