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讓“科技—產業—金融”形成良性循環

濟南以金融活水潤澤科創沃土(奮勇爭先,決戰決勝“十四五”)

本報記者 李 波 侯琳良

2025年08月29日08:4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企業創立時間短、可抵押資產少,建設生產線缺錢怎麼辦?正當山東芯慧微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為融資發愁時,一款名為“科創橋”的金融服務產品解了燃眉之急——綜合評估知識產權、科技人才等要素后,中國建設銀行山東省分行為這家企業提供了首筆200萬元貸款。

  科技創新離不開金融支持。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聚焦金融服務科技創新的短板弱項,完善金融支持創新體系,推動金融體系更好適應新時代科技創新需求。”

  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山東濟南聚焦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讓“科技—產業—金融”形成良性循環,努力打造結構合理的科創金融服務體系,建立完善覆蓋科技創新全鏈條的金融生態鏈,促進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

  金融支持體系更健全——

  “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我們為科技型企業提供多元化、接力式、全方位的綜合金融服務。”中國建設銀行山東省分行行長文志軍說。芯慧微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如今已成長為“鏈長”企業。

  自濟南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2021年獲批建設以來,一大批科創企業在綜合金融服務支持下得以茁壯成長。

  發行山東首隻科技創新次級債券,在全省率先設立市級層面知識產權運營基金,完善科技企業信貸風險分擔機制……一項項創新舉措,推動科創企業融資效能顯著提升。濟南科創企業貸款余額由2021年末的1098.4億元增加至今年二季度末的3039.78億元﹔科創企業獲貸率42%,較2021年提高3.7個百分點。

  8月5日,濟南召開駐魯金融機構座談會,提出濟南將與省級金融管理部門、証券交易所和駐魯金融機構同頻共振、同向發力,打造“區域性科技創新高地”便是目標之一。

  科創企業動力更強勁——

  憑借公司一名國家級高層次人才,拿到1000萬元“人才貸”,自主研發的高性能薄膜鈮酸鋰晶圓新生產線建設順利推進……“人才可作價,對企業來說是大好事。”濟南晶正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總裁胡文說。

  “從實驗室到生產線,金融助力尤為關鍵。”濟南市科學技術局局長黃波介紹,全市共有124個項目(人選)獲2024年度山東省科學技術獎,佔全省42.76%。

  金融活水持續澆灌,創新主體不斷壯大。濟南科創企業從2021年的6800多家躍升至如今的過萬家,其中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分別增長58%、63%、3.6倍。今年1至6月,濟南569家規上科技服務業企業營收突破278.1億元。

  科創金融生態更完善——

  100多家科技企業和100余家金融機構集聚,在濟南歷下區的齊魯科技金融大廈,科技和金融正雙向奔赴。“園區致力於打造集項目孵化、路演對接、融資支持、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等功能於一體,覆蓋科創企業全生命周期的科創金融綜合服務平台。”歷下區委書記楊傳軍說。

  讓科創企業“融資不難”,金融機構“敢貸願投”,產業升級“加速奔跑”,濟南加速形成“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的優良生態。

  “我們形成了‘六專四價’工作體系,著力破解科創企業融資困境,推動科創企業‘無形資產’變‘真金白銀’。”濟南市委金融工委專職副書記賈洪斐介紹,“六專”即“專營機構支撐、專屬產品支持、專項政策引導、專家團隊服務、專門板塊培育、專業載體聚焦”﹔“四價”即“人才團隊可作價、信用數據可定價、知識產權可估價、科創企業可評價”。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我們將為科技創新需求提供多元化金融支持,建立多部門參與的科技金融統籌推進機制,奮力書寫好科技金融這篇大文章。”山東省委常委、濟南市委書記劉強表示。

  《 人民日報 》( 2025年08月29日 01 版)

(責編:王瀟瀟、彭靜)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