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利號角的回響”紅色故事巡回宣講活動走進北京——
本報記者 李卓爾
2025年08月29日08:4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由中央宣傳部宣傳教育局、文化和旅游部資源開發司、國家文物局革命文物司聯合主辦的“勝利號角的回響”紅色故事巡回宣講活動,連日來走進山西陽泉、遼寧沈陽、陝西延安等地。8月26日,來自多個單位的優秀講解員齊聚北京,深情講述英雄故事。近500名聽眾循著故事的脈絡,重回烽火歲月,觸摸精神坐標。
這是一場關於銘記與傳承、熱血與信仰的紅色宣講。烽火歲月中,抗戰英雄用血肉筑起長城,挺起民族不屈的脊梁。
跟隨延安西北局革命舊址管理處講解員蔡妤的講述,觀眾仿佛看見了通信員蹚過冰冷延河水送稿件的模樣﹔來自四平戰役紀念館的講解員王璐以“將軍的口琴”為題,向觀眾講述了楊靖宇將軍在抗日戰爭期間用口琴喚醒戰士心中不滅信仰的故事﹔重慶紅岩革命歷史博物館的講解員李婧,講述1938年宜昌大撤退中,千名船員、萬名纖夫在日軍轟炸中用生命搶運工業器材。
從80多年前青年們的舍生取義,到當代青少年的接力傳承,精神的火種始終在歲月中傳遞。
“俺哥犧牲了,讓俺來替他,俺就叫王家川!俺要是再犧牲了,家裡還有個16歲的弟弟,讓他也參軍,也叫王家川。俺們村裡還有上百個青年,他們都叫王家川,平山的王家川是死不完的!”西柏坡紀念館講解員陳雙講述的《我們都是王家川》,讓許多觀眾潸然淚下。
“愛國不分年齡,少年也是英雄。勇氣與膽識穿越時空,少年的故事仍在續寫……”北京市建華實驗學校學生吳艾宸是全場最小的宣講者,她再現了王二小原型閆富華等少年英雄的感人事跡,並分享自己跟隨母親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擔任志願講解員的經歷,真摯的話語深深打動了全場觀眾。
銘記歷史是為了更好守護和平,是為了讓正義的光芒照亮未來。
大理洱海科普教育中心的講解員崔恩銘串聯起滇緬公路的過去與現在,80多年前3200余名南洋華僑青年放棄優渥生活成為“南僑機工”,搶運50多萬噸軍需物資,如今滇緬公路在一次次升級改造中,承載起了“一帶一路”建設和連接國內外交通要道的重任﹔解放軍和武警部隊的講解員馬清講述的故事裡,1943年新四軍3師19團4連的82名勇士,阻擊數十倍於己的日偽軍,全部犧牲,如今“劉老庄連”戰旗飄揚在抗震救災、國際維和等任務中……
“感動”“震撼”“成長”,是現場觀眾聽完宣講后說得最多的詞。“革命先輩的愛國情懷和民族氣節令我深受震撼。”北京市西城區基層干部郭智潔表示,要將個人理想融入時代發展與民族復興偉業,以堅定信念應對挑戰、錘煉本領。
活動尾聲,全場起立合唱《歌唱祖國》。這穿越歷史的勝利號角聲,如歌聲一樣,化作新時代奮進的強音,在每一名聽眾心中回響。
《 人民日報 》( 2025年08月29日 04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