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黃 超 丁雅誦
2025年10月22日08:2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要大力發展普惠托育服務體系。健全托育支持政策和標准規范體系,統籌配置0—6歲育幼服務資源,多渠道增加財力支持,國家財力要多支持相關公共服務。”
——2023年5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屆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強調
孩子3歲前,誰來帶?這個現實考驗,擺在許多年輕家長面前。
“托育帶來的幸福感是多重的——寶寶開心,我們舒心,長輩安心。”一名90后在社交平台分享育兒筆記,收獲不少新手父母的共鳴。
社區增設托位、幼兒園辦托育班、財政補貼加大……近年來,多項瞄准“帶娃難”的普惠托育政策陸續落地,越來越多家庭有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國是千萬家,家是最小國。
在治國理政這張考卷上,幼有所育問題答得好不好,家長后顧之憂能否有效紓解,關乎民生福祉,更關系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國家和民族的未來。
關愛呵護“一幼”,習近平總書記一直牽挂在心。
遼寧沈陽市多福社區、廣東深圳市北站社區兒童之家、青海剛察縣果洛藏貢麻村……到城鄉社區考察,遇到小朋友,總書記常常會熱情抱起,拉拉小手,輕撫臉頰。關愛之情,溢於言表。
“推動人口高質量發展,是我提出的一個新概念、新要求”。2023年5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二十屆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研究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等問題。
從我國人口發展新形勢的戰略考量出發,總書記在會上明確:要大力發展普惠托育服務體系。
“大力”二字,傳遞出國家推進民生實事的堅定決心,也呼應著社會對幼有所育的深切渴望。
“小區新開了托育班!”一則消息,讓社區居民的聊天群沸騰了:“多大年齡可以入托?”“每個月多少錢?”“老師資質怎麼樣?”……
數據顯示,我國有3歲以下嬰幼兒約3000萬名,超三成嬰幼兒家庭有托育需求。可及、實惠、優質的托育服務,是不少年輕父母的剛需。
讀懂家長急難愁盼,普惠托育如何落地?一增一減,道出基本路徑。
增加供給,緩解“一位難求”的矛盾。
不妨將目光放到基層一線:上海靜安區“寶寶屋”覆蓋全區街鎮,提供計時托、臨時托等服務﹔山東濟南引導家庭托育點健康發展,看護服務專而精……托位設到家門口、廠門口,更多家長送得放心、托得安心。
一組數據,印証著托育供給半徑不斷擴大:2024年,全國托位數達到573.7萬個,比“十三五”末增長126%﹔托育服務縣級覆蓋率達98.5%,托位數連續3年增長率超20%。今年,將實現每千人口擁有托位數4.5個,新增普惠性托位66萬個。
減少費用,降低托育運營和家庭養育成本。
托育服務納入民生實事項目,對托育機構的水電氣熱實行民用價格,減免相關稅費……目前,超過1300個縣(市、區)出台具體支持政策,涵蓋建設與運營補貼、托育消費券等多種形式。
拿出真金白銀,“投資於人”的溫度可感可知,托育服務的惠民成色更加彰顯。
托得住、托得起、托得好——普惠托育服務體系建設的目標,持續推動育幼服務更好滿足群眾需求。
《關於加快推進普惠托育服務體系建設的意見》提出:2030年,支持保障政策基本健全,公建托位數量明顯增加,托育服務能力和質量顯著提升,家庭托育成本有效降低。
截至10月2日,全國累計提交2881.4萬條育兒補貼申報信息,其中已確認1555.3萬條。30個工作日內完成審核,每季度集中發放一批,各地抓緊撥付資金,確保保障及時、足額到位。
托育不負所“托”,托起的不只是孩子的童年,也是青年一代對未來的信心。
從設立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個稅專項附加扣除,標准由每孩每月1000元提至2000元﹔到中央財政安排預算約900億元,每孩每年3600元育兒補貼發放到3周歲﹔再到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政策協同發力,不斷釋放出更大的疊加效應——減輕家庭生育、養育、教育負擔,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很好,一家穩穩當當的”“一家人日子越過越好、人丁興旺”……習近平總書記的關心關切,讓一個個小家庭感受到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
“千頭萬緒的事,說到底是千家萬戶的事”“我們的目標很宏偉,也很朴素”……
朴素的目標,實打實的行動。當政策禮單、服務接單、補貼賬單成為年輕父母的幸福清單,生育友好型社會圖景愈加清晰。今日悉心呵護的幼苗正茁壯成長,長成參天大樹、棟梁之材。
《 人民日報 》( 2025年10月22日 01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