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發展趨勢看新發展理念指引下中國經濟的活力與韌性
金社平
2025年10月22日08:2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同比增長5.2%——今年前三季度,中國經濟保持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
來之不易的5.2%,展現了中國經濟的穩健和韌性,增強了攻堅克難的信心和底氣。其中,起關鍵作用的是新發展理念。
時代浪潮奔涌,勾勒出中國經濟壯闊的航跡。當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外部風浪與內部轉型的挑戰交織,一種深刻的理念變革,正以強大的力量塑造著中國經濟的未來。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發展已經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要根據新發展階段的新要求,堅持問題導向,更加精准地貫徹新發展理念,舉措要更加精准務實,切實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真正實現高質量發展。”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是中國經濟航船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的“壓艙石”和“動力源”,在高質量發展的航道上展現出強大活力與韌性。
越是壯闊的航程,越需要領航的力量。
高質量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經濟思想科學指引下,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國經濟必將在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之路上闊步向前。
(一)
“所當乘者勢也,不可失者時也。”當今世界,誰牽住了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誰走好了科技創新這步先手棋,誰就能佔領先機、贏得優勢。
中國式現代化關鍵在科技現代化,必須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提升現代化產業體系對高質量發展的支撐能力。
一顆“芯”的突圍,正是科技創新這一“關鍵變量”加速轉化為高質量發展“最大增量”的縮影。
廣東深圳新一代產業園,新聲半導體有限公司的研發室內,技術人員屏息凝神,緊盯著測試系統上不斷跳動的波形。他們挑戰的,是高端射頻濾波器——5G通信與智能終端至關重要的“微米級器件”。
“幾微米厚的薄膜上,雕刻出能精准引導聲波的賽道,還要使它在極端條件下保持穩定。”創始人鄒潔介紹。4年前,新聲公司向這座技術高峰發起沖鋒,彼時高端濾波器幾乎100%依賴進口。
破局,來自科技自立自強。新聲公司每年將上億元資金投入研發。模擬、流片、測試、分析……當新聲自主研發的濾波器在多項核心性能上實現超越時,整個實驗室沸騰了。
從實驗室到生產線,創新鏈和產業鏈無縫對接。新聲公司與上游的晶圓廠、下游的封裝廠深度綁定,聯合調試工藝、協同優化結構,這顆來之不易的“中國芯”,已大規模應用於主流品牌的手機與平板電腦,在國內市場出貨量名列前茅。它還率先通過嚴格的車規級認証,將為全球智能網聯汽車的“神經系統”注入穩定可靠的中國力量。
產業強則經濟強。現代化產業體系是現代化國家的物質技術基礎,創新生態是其“核心引擎”。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加快推進,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蓬勃興起、茁壯成長,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與安全水平顯著提升。
今天的中國,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超3.6萬億元,穩居世界第二位,創新指數排名升至全球第十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超過14萬家,“小巨人”企業1.46萬家,“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不斷躍遷,推動產業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穩步發展。
向“新”而行,向“高”攀登。實踐証明,隻有扎實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才能讓高質量發展的根基更穩固,發展的安全性穩定性不斷增強。
(二)
綠色低碳轉型是時代潮流,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建立綠色低碳發展的經濟體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才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長久之策。
一片“海”,鋪就綠色發展的新畫卷。
內蒙古庫布其沙漠,數百萬塊光伏板匯成“能量之海”。強大的綠色電流,通過特高壓電網跨越山河,點亮數千公裡外東部城市群的萬家燈火。僅錫林郭勒盟至江蘇泰州一條線路,每年就有超120億千瓦時綠電“西電東送”。
“沙中取金、東西互濟”,是中國光伏產業韌性的寫照。幾年前,一場突如其來的國際貿易壁壘,讓行業如遇寒冬,訂單銳減,庫存高企。
“要麼在困境中沉淪,要麼在壓力下重生。”光伏組件龍頭企業億晶光電總經理劉強回憶。中國光伏人選擇了后者。
一場深刻的“化危為機”在全行業展開。這不僅是求生,更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迫切需要的自我進化:
上游,向綠而生。西部硅料企業利用豐富的綠電資源,通過技術革新將生產能耗降至最低,從源頭構建起綠色、低成本的核心競爭力。
中游,協同而強。東部組件廠商抱團取暖,協同攻關下一代高效電池技術。億晶光電的吉瓦級TOPCon電池實現量產,天合光能則屢次刷新世界紀錄。他們用不可撼動的技術代差,構筑了新的“護城河”。
下游,融綠於景。在江蘇溧陽,1.9兆瓦的光伏道路、鋪滿屋頂和車棚的太陽能板,整個園區實現綠電100%就地消納,顯著降低了企業的用能成本。
這場“抗壓測試”的結果令人贊嘆。光伏產業鏈布局在協同中重塑,一個多點支撐、更具韌性的供應鏈體系逐漸成形。中國光伏帶動了技術、標准和服務的全鏈條“出海”,成為新時代可持續發展的綠洲、燈塔。
一組數據很有說服力:中國為世界提供了80%以上的光伏組件和70%的風電裝備,出口的風電光伏產品“十四五”時期累計為其他國家減少碳排放約41億噸。中國向世界鄭重承諾: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從產業的綠色蝶變,到發展方式的綠色轉型。今天的中國,已成為全球能耗強度下降最快的國家之一,全球“增綠”最快最多的國家,構建全球最大、發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體系,經濟社會發展的“含綠量”持續提升。
實踐告訴我們,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不是矛盾對立的關系,而是辯証統一的關系。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不斷提高資源利用水平,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必將越走越寬廣。
(三)
當前,我國經濟已經深度融入世界經濟。構建新發展格局要通過開放合作的國際循環,提高國內大循環的效率和水平,增強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聯動效應,應對新變局、塑造新優勢、實現新突破。
一座“島”,打開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窗口。
“以前想買新款美妝,要麼要等代購,要麼得找機會出國。現在,一張機票飛海南購買,價格還劃算。”在海口美蘭機場免稅店內,游客張璐的購物體驗之變,是中國以高水平開放激活超大內需市場的生動注腳。
離島免稅政策,是一項含金量極高的制度型開放。它將龐大的外溢消費力穩穩地“接”了回來,奏響了一曲新發展格局的樂章。今年12月18日,海南自貿港將正式啟動全島封關運作,一個更高水平的開放新高地正在崛起。
在這裡,“內循環”與“外循環”完美交匯:走進海控免稅城,國際大牌與國貨精品在此同台競技。“過去我們追著國際品牌跑,現在他們主動來和我們做鄰居。”飛亞達表業的店長張佳言語中滿是自豪。世界頂尖品牌紛至沓來,帶動了當地旅游、酒店、物流等百業興旺,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自貿港建設的紅利,實實在在地惠及群眾。
一座自貿港的探索,一個大國的胸懷。面對經濟全球化的逆風和回頭浪,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隻會越開越大。制造業領域外資准入限制措施已“清零”,穩步推進服務業開放,截至今年6月底,“十四五”時期我國實際使用外資累計達到7087.3億美元,已建立22個自由貿易試驗區。一系列擴大開放的務實舉措,贏得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贊譽和跨國企業的“用腳投票”,“相信中國就是相信明天”。
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實踐証明,過去中國經濟發展是在開放條件下取得的,未來中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也必須在更加開放條件下進行。一個更加開放的中國,必將為世界帶來更多機遇,也必將在與世界的互動中,為自身高質量發展塑造更強的韌性和活力。
從一顆芯片的自主創新,到一片沙海的綠色轉型,再到一座自貿港的開放探路,共同勾勒出新發展理念指引下中國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的嶄新圖景。
“察勢者明,趨勢者智。”我們充滿信心,我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能大,長期向好的支撐條件和基本趨勢沒有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完整產業體系優勢、豐富人才資源優勢更加彰顯。
決勝“十四五”、謀劃“十五五”,中國式現代化即將展開新的篇章。
來時的路,“一路篳路藍縷、充滿艱辛,也一路豪情滿懷、凱歌高奏”﹔未來的路,彩虹和風雨共生,機遇和挑戰並存,“但時與勢在我們一邊,這是我們定力和底氣所在,也是我們的決心和信心所在”。
思想照亮征途,藍圖催人奮發。有科學理論的指引,有億萬人民的奮斗,我們無懼風雨,我們隻爭朝夕,我們奮勇向前!
《 人民日報 》( 2025年10月22日 01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