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落戶”拉薩,助推當地醫療水平提升

在國家區域醫療中心感受醫療改善(大數據觀察·點讀“十四五”)

本報記者 徐馭堯 李凱旋

2025年10月22日09:1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陳霖(后)和同事查看患者檢查結果。
  本報記者 徐馭堯攝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西藏醫院門診大廳外景。
  本報記者 徐馭堯攝

  數據來源:國家衛生健康委 西藏自治區衛生健康委

  ●加快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建設國家醫學中心和區域醫療中心

  ●加強公立醫院建設,加快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深入推進治理結構、人事薪酬、編制管理和績效考核改革

  ——節選自“十四五”規劃綱要  

  

  “太感謝大夫了!”在位於西藏拉薩的西藏自治區醫院(又名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西藏醫院)醫生值班室,50多歲的卓瑪(化名)鄭重地把錦旗遞給醫生。

  家住拉薩的卓瑪,之前曾專門到位於四川成都的華西醫院看病。今年8月,卓瑪腸胃不適,聽說這家新建的三甲醫院已經開診,馬上前來就診,隨后接受了息肉切除手術,最終痊愈出院。

  由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與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共建的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西藏醫院,2022年入選第四批國家區域醫療中心支持建設項目。今年6月,該院開診,陸續啟用了內科病房、重症醫學科、內鏡中心、外科綜合病房、麻醉手術中心等,截至目前已接診患者超7000人次。

  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如何讓群眾就近享受更優質醫療服務?記者在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西藏醫院進行了探訪。

  方便更多群眾在家門口就醫

  “大夫,快來看看!”在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西藏醫院,有人向正在接診的醫生陳霖大聲說。陳霖沖出診室,看見一名青年倒在候診區。

  “趕緊送到急診科!”陳霖和院內急救小組的醫生一起,迅速將患者送到搶救室。經過治療,患有十二指腸潰瘍的患者病情逐漸穩定下來。

  作為醫院消化內科的負責人,陳霖非常忙碌,日常要查房、出診、帶教,有時還要處理突發情況。“醫院剛起步,屬於關鍵期,不能有絲毫鬆懈。”他說。

  19歲的患者曲珍(化名)讓陳霖印象深刻。腹痛難忍的她專門從那曲前來就醫,后被診斷患有腸梗阻。“我告訴她,住院治療,很快就能好轉。”陳霖說,曲珍聽后,眼睛一下子亮了起來。

  曲珍住院期間,陳霖問她為什麼選擇這家新建醫院。“華西醫院的醫生和醫術,讓我們放心。”曲珍的回答,讓陳霖既自豪又感到沉甸甸的壓力。“一定得把醫院建設好,才能讓更多的當地患者就近就醫。”陳霖說。

  華西醫院本部的堅實技術力量,為醫護人員帶來了底氣和信心。針對危重症患者,拉薩、成都兩地之間會開展多學科遠程會診,也開通了雙向轉診綠色通道,未來還將配備遠程手術機器人,把更多先進的醫療技術送到高原上。

  “近年來西藏醫療條件有了明顯提高,但仍有大量疑難病、危重症患者需要向外轉診。”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院長羅鳳鳴說,建設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就是為了進一步補短板,方便更多群眾在家門口就醫。

  醫療能力建設契合當地需求

  雖然醫院剛開診幾個月,但陳霖來西藏已經有1年多了。

  去年年中,在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科室領導征求意見,有沒有人願意去西藏參與一所新醫院的籌建。時常接診藏族群眾的陳霖主動報了名:“他們專程來四川看病,很不容易。如果能幫助他們在家門口獲得更好的醫療服務就太好了。”

  華西醫院與西藏情誼深厚,醫療援藏是堅持多年的傳統。早在1994年,醫院就開始選派專家赴藏開展義診,至今已派出22批次、220人次﹔2004年起,又通過委托培訓推動西藏基層醫療隊伍能力提升,為西藏培養了750余名住院醫師及專科醫師。20多年過去,他們中的大多數已成為當地醫療衛生事業的骨干力量。隨著醫療援藏工作的持續深化,推動幫扶模式創新,2021年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決定與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共同建設國家區域醫療中心—西藏自治區醫院,即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西藏醫院。

  去年8月底,陳霖來到拉薩。醫院的大樓落成不久,陳霖需要參與科室籌建的前期工作。“在科室建設中,我們不斷完善細節,做到符合西藏實際、滿足群眾需求。”陳霖介紹,以建設內鏡中心為例,考慮到西藏高原缺氧的實際,病房專門設置了獨立的氧氣供應設施,還配備了呼吸機等設備。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西藏醫院執行院長蔣耀文介紹,為籌建新醫院,專門組建了團隊,西藏自治區政府相關部門在基礎設施建設、科研項目攻關等方面給予了大力支持。就當地人口與疾病譜、外轉患者、各地區現有醫療資源等情況,華西醫院團隊展開細致的調研。

  “呼吸系統疾病對醫療資源需求量大。”蔣耀文說,醫院建設之初,就將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作為重點學科進行建設,“針對西藏異地就診率相對較高、部分學科救治資源緊張等問題,我們因地制宜制定學科規劃,讓醫療能力建設契合當地需求。”

  高質量醫療服務扎根雪域高原

  在成都參加完培訓后,其米拉姆回到拉薩,成為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西藏醫院消化內科的醫生。

  其米拉姆曾在西藏基層衛生系統工作,后來考入這家新醫院,並被派往華西醫院本部,參加為期兩年的培訓。“培訓那段時間,感受到自己在不斷成長。”其米拉姆說,在華西醫院帶教老師的理論和實操指導下,自己已經能獨立開展小腸鏡等手術。

  據了解,新醫院的200余名本地工作人員,均要前往華西醫院本部接受培訓。截至目前,包括醫、技、護、藥、管理等多個崗位在內,已有498人次在華西醫院本部培訓學習。

  華西醫院本部還向拉薩派出了30多名醫護人員,陳霖就是其中之一。他們在開展診療之外,也負責面向本地醫護人員進行傳幫帶,在日常工作中隨時給予指導。蔣耀文常能看到,年輕的本地醫護人員加班研討業務,隨時向華西醫院的醫生請教,“他們正在成長為醫院的中堅力量。”

  羅鳳鳴介紹,讓患者在西藏享受到與華西醫院本部近乎同質量的醫療服務,是新醫院的建設目標,也是華西醫院作為國家區域醫療中心輸出醫院的重要責任。醫院還探索構建高原地區急診急救體系、慢性高原病管理體系等,以高水平醫療體系為本地群眾健康保駕護航。“我們將舉全院之力辦好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西藏醫院,為守護高原各族群眾健康、助力西藏醫療衛生事業發展貢獻力量。”羅鳳鳴對未來充滿信心。

  隨著新醫院開診,培訓交流活動也在同步展開,西藏許多地市的醫療機構派人來新醫院學習。“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西藏醫院、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西藏醫院,這兩家國家區域醫療中心落地西藏,促進了我們當地的醫療救治水平穩步提高。”西藏自治區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副主任譚相東說,他們帶來的技術、經驗與理念,將讓高質量醫療服務在雪域高原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惠及更多群眾。

  《 人民日報 》( 2025年10月22日 10 版)

(責編:任佳暉、彭曉玲)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